第一部分:執行摘要與核心投資論點   聆聽本集Podcast

核心結論 (技術)

特斯拉在技術上處於指數級突破前夜,有潛力在未來 18至24個月內 (2027年底前) 使FSD達到L4級能力。

核心結論 (商業化)

大規模商業化 (如Robotaxi) 的時間表將嚴重滯後,預計需到 2028年至2030年 才能打通。

最大障礙:監管的烏龜

最大的障礙已非技術,而是 監管。截至2025年10月,特斯拉在關鍵市場「加州」的監管進度近乎為零,尚未申請任何無人駕駛運營許可。

核心投資論點

特斯拉股票已轉變為對「AI未來」的 二元期權 (binary option)。其估值不再反映汽車業務基本面,而是FSD的未來承諾。

第二部分:FSD的技術躍進

王牌:「端到端」神經網路

FSD v12 開始的核心轉變,是從「模組化編碼」轉向「單一AI模型」。這是一場「全有或全無」的豪賭。

  • 傳統方法 (Waymo): 工程師手動編碼「感知」、「預測」、「規劃」等模組。
  • 特斯拉方法 (FSD v12): 單一AI模型直接「從像素到控制」,透過觀看海量駕駛影片自主學習。

克服AI的三大挑戰

挑戰一:數據

維度詛咒

如何處理數十億級的影像輸入,並壓縮為「轉向/加速」兩個輸出?


解決方案:數據引擎

利用數百萬車隊篩選最有價值的「關鍵數據 (corner case data)」。

挑戰二:偵錯

黑盒子

如果模型出錯,工程師很難知道「為什麼」。


解決方案:高斯潑濺

快速重建場景的3D模型,讓工程師能「看見」AI所「看見」的世界。

挑戰三:測試

閉環評估

在真實道路上測試高風險AI既危險又低效。


解決方案:世界模擬器

生成高擬真度模擬影片,讓AI在模擬中安全地「碰撞」數百萬次並學習。

第三部分:管理層信號 (2025 Q3財報)

財務體檢:AI的未來 vs. 汽車的現在

Q3營收創紀錄,但GAAP淨利潤同比下降,EPS低於預期。核心汽車業務利潤率持續承壓。

結論:管理層正用「AI的未來承諾」來對沖「汽車的現在壓力」。

Musk 的「清晰認識」

Musk 宣布對「實現無監督FSD已有清晰的認識」,這很可能來自「世界模擬器」的技術突破。

戰略轉向:短期獲利路徑從「Robotaxi (時程未知)」轉向「賣出更多FSD版汽車 (立即收入)」。

Robotaxi 與 CyberCab

確認開發專用 Robotaxi 車輛「CyberCab」(無方向盤),目標 2026年Q2開始生產

這進一步證實了「真正的」Robotaxi商業化時間表,設定在2026年底至2027年。

第四部分:「無人」自動駕駛的時間表研判

研判結論:技術的野兔 vs. 監管的烏龜

特斯拉距離 技術上的無人駕駛 (L4) 可能只有2年。但距離 有意義的、可盈利的、大規模商業化,至少還有3-5年的路要走。

第五部分:特斯拉(TSLA)投資策略

估值分析:二元期權

特斯拉的估值已完全基於AI潛力,而非汽車銷量。股價已成為「事件驅動型」資產,下一個漲幅 必須法律和監管上的實質性勝利 來觸發(例如在加州提交L4申請),而不是FSD的軟體版本更新。

情景分析

樂觀情景 (30% 概率)

事件:2026年Q1在Austin移除安全員,同年向加州提交L4申請。CyberCab如期投產。

策略:持有並準備增持。

基礎情景 (50% 概率)

事件:L3/L4功能 (如高速公路無監督) 提振FSD銷量,但Robotaxi因監管被推遲到2028-2030年。

策略:長期持有,利用高波動性管理倉位。

悲觀情景 (20% 概率)

事件:「端到端」AI遭遇瓶頸,或NHTSA調查導致FSD大規模召回或功能受限。

策略:立即清倉。

給一般投資人的最終策略

  • 重新定位持股:你持有的不是汽車股,是高風險的AI研發股,類似等待FDA批准的生物科技股。
  • 關注正確的指標:停止關注FSD版本號。你的決策應基於 監管指標
    • 正面催化劑:向加州DMV/CPUC 提交「無人駕駛部署」申請。
    • 正面催化劑:在Austin實現大規模「無安全員」運營。
    • 負面風險:NHTSA 將調查升級為「強制召回」。
  • 倉位管理:只投入「可承受損失」的資金,為未來3-5年的極端波動和漫長等待做好準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