執行摘要

本報告深入剖析特斯拉半導體策略的重大轉變 — 終止Dojo超級電腦計畫,轉向以AI6晶片為核心的統一架構。此舉不僅是內部資源的重新配置,更對全球半導體及汽車產業帶來深遠影響。我們將探討此策略轉向的原因、對垂直整合模式的影響、在《晶片法案》背景下對美國供應鏈的貢獻,及其在激烈競爭中的戰略定位。

一個時代的終結:Dojo的策略轉向

Dojo專案曾被視為特斯拉AI野心的巔峰,旨在透過自研超級電腦訓練FSD。然而,技術瓶頸與人才流失最終導致計畫終止,標誌著一次從革命性雄心到務實執行的戰略收斂。

宏大願景

建立一個專有技術護城河,擺脫對NVIDIA的依賴,並加速AI模型訓練。華爾街曾預估其潛在價值高達5000億美元。

致命缺陷

D1晶片的運算能力與記憶體(SRAM)嚴重失衡,成為性能殺手。系統級的複雜性與高昂成本也難以為繼。

人才出走

專案負責人及約20名核心工程師集體離職,創立DensityAI,將特斯拉的內部知識轉化為對外的商業威脅。

新藍圖:統一AI晶片策略

終止Dojo後,特斯拉將資源集中於發展單一的AI晶片架構(AI5/AI6),旨在打造一個「對推論極佳,對訓練尚可」的統一平台,並透過與三星、台積電等巨頭合作,重新平衡其垂直整合策略。

「單一晶片」哲學

  • 資源效率: 降低研發與製造成本。
  • 加速開發: 軟硬體堆疊統一,加速產品迭代。
  • 戰略夥伴: 與三星簽訂165億美元合約,在美國本土生產AI6晶片,確保供應鏈安全。

根本性的權衡與風險

  • 訓練瓶頸: 「尚可」的訓練能力可能無法應對未來更複雜的AI模型。
  • 高風險賭注: 策略的成敗取決於對未來AI發展趨勢的判斷,實質上是在與主流趨勢對賭。
  • 依賴外部: 在最高階訓練上,仍需依賴NVIDIA等外部供應商。

產業影響與競爭格局

加速OEM自研晶片趨勢

特斯拉的成功激勵了其他汽車大廠(OEM)投入自研晶片。Gartner預測,到2025年,全球前十大汽車OEM中將有半數會自行設計晶片,以實現產品差異化並掌控核心技術。

汽車AI運算平台比較

平台 宣稱性能 (TOPS) 核心策略 主要採用者/目標市場

SWOT 分析:新策略的全面評估

優勢 (Strengths)

  • 資源效率高,開發成本降低
  • 軟硬體堆疊統一,優化更深入
  • 與三星、台積電的強大合作夥伴關係
  • 符合美國《晶片法案》產業政策

劣勢 (Weaknesses)

  • AI訓練性能可能成為發展瓶頸
  • 關鍵訓練能力依賴外部夥伴 (NVIDIA)
  • 失去Dojo的市場故事和高估值潛力

機會 (Opportunities)

  • 開創運算即服務 (CaaS) 新業務模式
  • 加速FSD部署,鞏固市場領導地位
  • 透過合作夥伴享受產業政策紅利

威脅 (Threats)

  • NVIDIA Thor等平台競爭激烈
  • DensityAI等專業化新創的崛起
  • AI模型發展趨勢與晶片能力不匹配

結論與前瞻

特斯拉從Dojo專案的轉向,是一次務實且必要的戰略調整,它用「漸進式執行」取代了「革命性雄心」。此舉鞏固了供應鏈安全,但也因放棄建立專有訓練硬體護城河,而在一定程度上拉平了與競爭對手的賽場。自動駕駛的競賽,已不再是特斯拉的獨角戲,而是一場聯盟不斷變化、新威脅層出不窮的多方戰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