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斯拉 2025 Q3 財報深度解析

AI 願景與盈利現實的十字路口

聆聽本集Podcast

關鍵財務指標

總營收 (Q3 2025)

$280.95億

▲ 12% (YoY)

Non-GAAP EPS

$0.50

▼ 31% (YoY)

GAAP 淨利潤

$13.73億

▼ 37% (YoY)

自由現金流

$39.90億

▲ 46% (YoY)

Q3 2025 vs Q3 2024 財務對比

營收構成分析 (百萬美元)

營收板塊 Q3 2025 營收 Q3 2024 營收 年比增長率 (YoY)

營運亮點

車輛交付再創新高

497,099

▲ 7% (YoY)

創下單季交付歷史新高,主要受美國稅收抵免政策到期前的「需求前置」效應驅動。為應對政策變化,已推出更低價的標準續航版車型。

能源業務爆發式增長

12.5 GWh

▲ 81% (YoY)

儲能部署量創紀錄,營收同比飆升44%。能源業務正加速成為「第二增長曲線」,毛利潤達11億美元,利潤率估計已超越汽車業務。

AI的未來:核心戰略轉向

FSD & Robotaxi

FSD V14 版本更新,導入 Robotaxi 核心神經網路。Robotaxi 已在奧斯汀和灣區運營,目標 2025 年底在奧斯汀實現 L4 級別自動駕駛,並擴展至 8-10 個新城市。

累計行駛里程:已突破 60 億英里

Optimus 人形機器人

被馬斯克譽為「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產品」。全新設計的 V3 原型機預計 2026 Q1 亮相。第一代量產產線已在工廠安裝,為規模化生產做準備。

目標:解決經濟稀缺性問題

AI 硬體 (自研晶片)

宣布與三星合作,在美國本土生產下一代 AI 晶片。自研的 AI5 晶片在關鍵性能上將比 AI4 強大 40 倍,由三星和台積電在美國共同代工。

目標:構建軟硬體垂直整合的 AI 生態

市場反應與華爾街觀點

股價立即反應 (盤後)

儘管營收和交付量創紀錄,但由於 EPS 未達預期且利潤率大幅下滑,市場反應負面。財報公布後,盤後股價一度下跌超過 4%。

市場焦點集中在短期盈利能力惡化、成本壓力加劇,以及未來需求的不確定性上。

華爾街多空論戰

多方 (如 Wedbush): 認為市場嚴重低估 AI 轉型價值 (FSD, Robotaxi, Optimus),目標價 $600。

空方 (如 CFRA, Morningstar): 擔憂宏觀需求和激烈競爭,認為當前股價被嚴重高估 (目標價 $300),已反映過高預期。

投資策略

重新定義特斯拉

投資者應更新估值框架,將特斯拉視為一家 AI 公司,而非純粹的汽車公司。其價值應為「成熟硬體 + 高增長軟體 + 平台期權 + AI期權」的複合體。

未來關鍵觀察指標

  • FSD 付費滲透率
  • 無安全員運營里程數
  • Optimus 原型機能力進展
  • 能源業務毛利率
  • AI5 晶片量產進度

風險矩陣

  • FSD/Optimus 技術實現風險
  • 自動駕駛的監管風險
  • 多產品線量產的執行風險
  • 電動車與 AI 領域的競爭風險
  • 關稅與宏觀經濟風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