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營運概況
Oracle 正經歷一場深刻的戰略轉型,從傳統的硬體和授權服務,果斷地轉向以雲端為核心的未來。公司的營運結構分為三大部門:雲端與授權、硬體及服務。財務數據清晰地顯示,雲端業務已成為無可爭議的增長引擎,而傳統業務則在策略性收縮,為公司的AI驅動轉型提供資源。
雲端與授權
公司的核心增長引擎,佔總收入的86%。在AI基礎設施需求的推動下,雲端服務收入(IaaS & SaaS)同比增長24%,成為主要驅動力。
硬體
處於策略性收縮階段,收入佔比降至5%。公司主動將資源和焦點轉向雲端基礎設施技術,而非挽救傳統硬體業務。
服務
與硬體業務類似,戰略重要性降低,收入佔比降至9%。主要提供諮詢服務,協助客戶最大化其Oracle技術投資效益。
財務表現細節
營收增長趨勢 (百萬美元)
互動式營收細項 (2023-2025財年)
業務部門 | 2025年營收 (百萬) | 2024年營收 (百萬) | 2023年營收 (百萬) |
---|
營運指標
2025財年總營收
$57.4B
年增長 8%
2025財年雲端營收
$24.5B
年增長 24%
剩餘履約義務 (RPO)
$137.8B
未來收入的堅實基礎
2025財年資本支出
$21.2B
為AI基礎設施大規模投資
業務策略和發展
AI驅動的基礎設施
Oracle正全力將OCI打造成為大規模AI工作負載設計的最佳平台。透過與NVIDIA和AMD的深度合作,以及贏得xAI等頂級AI公司的合約,Oracle在高效能運算市場建立了強大的競爭力。其「零數據保留」策略和數據主權方案,有效解決了企業對數據安全的核心擔憂。
AI注入的核心產品
Oracle的策略是將AI能力深度嵌入現有的核心產品中。Oracle Database 23ai內建的向量搜尋功能,以及Fusion雲端應用套件中超過50種生成式AI功能,讓AI變得實用且易於觸及,直接提升了客戶的日常工作效率,從而增強了產品價值和客戶黏性。
多雲資料庫引擎
透過Oracle Database@Azure等創新服務,Oracle成功將其旗艦資料庫部署到競爭對手的雲平台上。這一策略不僅承認了多雲的現實,更將其轉化為一個高利潤、低成本的新增長點,有效地將競爭對手的平台變成了自己的銷售通路。
投資和流動性
2025財年最引人注目的財務指標是資本支出(CapEx)的急劇增加,從前一年的69億美元猛增至212億美元。這項大規模投資是為了擴建資料中心,以滿足當前和預期的AI基礎設施需求。雖然這導致了當期自由現金流轉為負數,但這是為鎖定未來市場份額而做出的有意識的戰略決策。公司的營運現金流依然強勁,達到208億美元,顯示核心業務的健康狀況足以支持此類擴張。
產業競爭分析
雲端競技場:對決 AWS, Azure, GCP
在IaaS市場,Oracle採取非對稱競爭策略,不與巨頭們進行全面戰爭,而是專注於兩個高價值領域:1) 將現有龐大的企業客戶群遷移至OCI;2) 攻擊對算力極度渴求的頂級AI訓練市場。其核心優勢在於整合技術堆疊帶來的性價比和安全性。
應用戰場:對決 SAP
在ERP雲端市場,Oracle以其Fusion Cloud的「整體性」與「簡潔性」對抗SAP的S/4HANA。Oracle強調其從晶片到應用的單一供應商整合堆疊,能提供更低的總擁有成本、更快的創新速度和更無縫的用戶體驗,這正成為其對抗SAP分散式生態系統的有力武器。
Oracle的競爭護城河
- 深度整合的全棧技術:從晶片、基礎設施(OCI)、資料庫到應用(OCA)的完整控制,創造了難以複製的協同效應。
- 強大的企業數據重力:全球無數企業的核心命脈系統運行在Oracle之上,形成了巨大的轉換成本和客戶黏性。AI時代放大了此優勢,實現「將AI帶到數據所在之處」。
風險和不確定性
執行風險
能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按時完成龐大的資料中心建設計劃,是將巨額RPO轉化為收入的關鍵,也是當前最大的挑戰。
激烈的競爭壓力
面對AWS、Azure、SAP等財力雄厚的巨頭,以及不斷湧現的新興企業,市場競爭異常激烈。
AI相關風險
AI技術快速發展帶來不斷演變的法律、監管和道德問題,可能限制AI產品的推廣和使用。
財務與供應鏈風險
高達926億美元的總債務帶來財務槓桿風險。AI基礎設施建設高度依賴GPU等關鍵零組件的供應,供應鏈中斷是重大風險。
關鍵數據匯總及財務指引
Oracle的管理層對未來充滿信心,提出了遠超市場預期的增長指引。這份信心的基石是公司創紀錄的剩餘履約義務(RPO)積壓,為未來幾年的收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見性。決定公司能否實現目標的關鍵變數,已從需求轉向供應,即資料中心的建設執行能力。
2026財年指引
- 總收入:預計增長 15%,達到超過 670 億美元。
- 雲端收入:預計增長 40%,達到約 350 億美元。
綜合評估
綜合分析:高風險、高回報的轉型
Oracle已成功將自己重塑為AI時代一個高度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者。其策略清晰,執行力是當前的關鍵。巨大的RPO積壓為增長提供了保障,但大規模資本支出和高額債務也帶來了風險。投資者應將其視為一場高回報、高風險的轉型投資。
需監測的關鍵因素
- OCI收入增長率:能否維持40%以上的高增長。
- RPO轉化率:將積壓合約順利交付的能力。
- 資本支出水平:是否維持高位以滿足需求。
- 雲端業務利潤率:何時觸底反彈並開始擴張。
- 重大AI合作夥伴公告:是否有新的巨額合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