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營運概況

嬌生公司 (Johnson & Johnson) 經過業務重組,現已聚焦於兩大核心事業部門:創新藥品 (Innovative Medicine)醫療科技 (MedTech)。原民生消費品業務已於2023年分拆為獨立公司 (Kenvue)。嬌生採取跨國多元化經營模式,業務遍及全球超過60個國家,其中美國為最大單一市場,貢獻過半營收,形成了穩固的多角化收入結構。

創新藥品事業

專注於創新藥物的研發、生產與行銷,涵蓋腫瘤、免疫、神經科學、心血管等治療範疇。透過高研發投入和策略性收購,持續推出重磅藥物。2025上半年,此部門營收約佔公司總收入的 2/3。

醫療科技事業

涵蓋醫療器材、設備和技術方案,包括骨科植入、外科手術、心血管科技及眼科保健等。透過旗下 DePuy Synthes、Ethicon 等子品牌佔有重要市場地位,並積極透過併購強化技術版圖。2025上半年營收約佔總收入的 1/3。

業務策略和發展

核心產品與研發亮點

嬌生聚焦於高附加價值的專利藥物與前沿醫療技術,透過內部研發和外部收購雙管齊下,維持產品線的廣度與深度,提供「全方位解決方案」。

Darzalex (達雷木單抗)

針對多發性骨髓瘤的領導藥物,2025年Q2銷售額達35億美元級別,保持雙位數增長,持續擴大一線治療市佔率。

Carvykti (CAR-T療法)

用於多發性骨髓瘤的細胞治療產品,Q2收入達4.39億美元,年增率超過100%,展現治癒潛力。

心血管介入裝置

透過收購 Abiomed (Impella 心臟幫浦) 和 Shockwave Medical (血管內震波碎石技術),成為心血管微創治療的領導者,Q2業務營收猛增22%。

機器人手術 OTTAVA

全新一代軟組織手術機器人系統,已在美國完成首批臨床案例,是挑戰現有市場龍頭的關鍵佈局。

重點產品表現 (2025 Q2)

營運指標 (2025 上半年)

$456.36億

上半年總營收

+4.1%

總營收年增長

$134.05億

調整後淨利

$5.54

調整後每股盈餘 (EPS)

財務表現細節

營收分析

2025上半年營收穩健成長,Q2增速明顯加快。主要動能來自核心藥品與醫療器材新品放量,以及併購業務貢獻,成功抵銷了王牌藥物 Stelara 專利到期帶來的衝擊。

  • 創新藥品: 扣除Stelara後,Q2業務實現了15.5%的強勁成長。
  • 醫療科技: Q2營運基礎成長6.1%,心血管業務猛增22%。
  • 毛利率: 上半年綜合毛利率約67.2%,因高毛利的Stelara銷售驟減而略有下降。

2025 Q2 各部門營收貢獻 (億美元)

投資和流動性

嬌生維持強勁的財務狀況,擁有充裕的現金流以支持持續的股息發放和策略性投資。

AAA
信用評級
$62億
上半年自由現金流
63年
連續提高股息

產業競爭分析

製藥產業

穩居全球前五大處方藥廠,但在腫瘤、免疫等領域面臨輝瑞 (Pfizer)、默沙東 (Merck & Co.)、羅氏 (Roche) 等巨頭的激烈競爭。嬌生憑藉深厚且多元的產品組合,成功抵禦單一藥物專利到期的風險。

醫療器材產業

位居全球前三大醫療器材公司,與美敦力 (Medtronic)、雅培 (Abbott) 等分庭抗禮。在骨科、手術機器人等領域面臨史賽克 (Stryker)、波士頓科學等強勁對手。競爭策略為提供「一站式」整體方案及透過收購獲取新技術。

風險和不確定性

  • 藥品定價壓力

    全球醫保控費趨勢持續,美國《降低通脹法》(IRA) 的藥價談判及中國的集中採購政策,可能對部分產品的利潤率造成壓力。

  • 法律訴訟風險

    特別是關於爽身粉 (滑石粉) 的訴訟仍在進行中,未來可能需要支付大額和解金,但預計對公司財務根本影響有限。

  • 研發不確定性

    新藥研發管線若有重大挫折,如臨床試驗失敗或審批延誤,可能對市場信心造成打擊。

關鍵數據匯總及財務指引

2025 全年財務指引 (已上調)

全年預估營收

$932 - $936 億

全年預估調整後 EPS

約 $10.85

管理層強調,公司已連續兩季克服 Stelara 數十億級銷售流失仍維持整體增長,彰顯了業務組合的深度和革新能力,並對下半年及全年表現抱持信心。

綜合評估

買進並長期持有 (Buy & Hold)

嬌生呈現出典型的價值型藍籌股特徵,擁有穩定的現金流、強健的獲利能力和優厚的股息回報。其當前估值相對合理,動態本益比僅約15倍,股息殖利率約3.4%,適合追求穩健、收益導向的投資人。

適合的投資人族群:

  • 保守型/收入導向投資人:追求穩定現金流與資產保值,嬌生的高股息與防禦性特質是理想選擇。
  • 長線價值投資人:注重企業基本面,目前估值具吸引力,可享受複利增長和穩定回報。
  • 穩健成長型投資人:兼顧成長性與風險控制,隨著新品上市,未來營收與獲利增速有望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