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營運概況 聆聽本集Podcast
Q4 總營收
$1,025 億
+8% (YoY)
Q4 稀釋後 EPS
$1.85
優於預期 ($1.77)
Q4 服務營收 (亮點)
$287.5 億
+15.1% (YoY) - 創歷史新高
Q4 大中華區營收 (隱憂)
$145 億
-3.6% (YoY) - 低於預期
核心業務剖析
產品 (Products)
- iPhone: 營收核心 (iPhone 17 Pro/Air)
- Mac: MacBook Air/Pro, iMac 等
- iPad: iPad Pro/Air/mini
- 穿戴/家用/配件: Apple Watch, AirPods, Vision Pro
服務 (Services)
- 廣告: App Store 搜尋廣告, Google 授權費
- AppleCare: 延長保固與支援
- 雲端服務: iCloud 儲存訂閱
- 數位內容: App Store 佣金, Music, TV+
- 支付服務: Apple Pay, Apple Card
策略核心:引擎置換
Apple 的投資故事正從依賴「硬體週期」轉向依賴「服務平台」。服務業務正以高達 75.4% 的毛利率,取代毛利率僅 36.8% 的硬體業務,成為公司獲利增長的核心引擎。
關鍵營運指標
全球活躍裝置基礎
23.5 億
服務業務的龐大護城河
FY2025 總毛利率
46.9%
較去年 46.2% 提升 70bps
服務毛利率
75.4%
獲利能力的真正引擎
產品毛利率
36.8%
較去年 37.2% 下降
財務表現細節
總營收 vs 服務營收 (2024 vs 2025財年)
核心業務篩選
| 業務類別 | 項目 | 主要內容/型號 | 備註 |
|---|
產業競爭分析
| 市場 | 數據源 | Apple 市佔率 | 排名 | 主要競爭對手 (市佔率) | 趨勢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全球智慧型手機 | IDC | 18.2% | #2 | Samsung (19.0%) | 穩定增長 |
| 中國智慧型手機 | IDC | 15.8% | #2 | Vivo (17.3%), Huawei (15.2%) | 嚴重承壓 |
| 全球 PC | IDC | 9.0% | #4 | HP (19.8%), Dell (13.3%) | 穩定 |
風險和不確定性
宏觀經濟與供應鏈
- 經濟敏感性: 業績依賴全球經濟狀況,高利率可能壓抑消費。
- 關稅風險: 2025 Q2 起的新關稅,預計 Q1 2026 造成 $14 億美元的逆風。
- 供應鏈集中: 依賴中國、越南、台灣等地的單一或有限來源。
地緣政治與競爭 (大中華區)
- 華為復甦: Mate 系列強力回歸,直接侵蝕 iPhone 在中國的高端市場份額。
- iPhone 17 Air: 在中國市場因定價與 eSIM 問題需求疲軟。
- 營收下滑: Q4 2025 大中華區營收已年減 3.6%。
法律與監管 (最大威脅)
- 美國司法部 (DOJ): 控告 Apple 壟斷,威脅生態系統護城河。
- 歐盟 (DMA): 已開罰 €5 億歐元,並正調查新收費結構,威脅 App Store (EU) 收入。
- Epic Games 訴訟: 法院禁止 Apple 對外部支付抽佣,若上訴失敗,將重創 App Store (US) 收入。
關鍵數據匯總及財務指引
管理層提供了極為強勁的 Q1 2026 (假期季度) 財測,遠超市場預期,表明對 iPhone 17 Pro 產品週期極具信心。
Q1 2026 總營收指引
+10% 至 +12%
遠超市場共識的 6.6%
Q1 2026 iPhone 營收指引
雙位數增長
顯示 iPhone 17 Pro 需求強勁
Q1 2026 服務營收指引
保持強勁
維持約 13.5% 的年增長率
綜合評估
對於已持有股票的投資人
增持 (ACCUMULATE)
- 服務轉型論點獲驗證 (75.4% 毛利)。
- Q1 強勁財測消除短期疑慮。
- 巨額股票回購提供下檔支撐。
- AI 升級週期提供長期期權。
對於尚未持有股票的投資人
逢低買入 (BUY ON DIPS)
- 目前估值偏高 (33.5x Fwd P/E)。
- 監管與中國風險真實存在,將製造波動。
- 不建議在目前價位追高。
- 利用監管負面新聞引發的回檔分批建倉。
估值分析
目前股價已反映服務轉型和 AI 潛力的溢價。
33.5x
遠期本益比 (Fwd P/E)十年平均本益比
21.7x